腸道菌群釋放的氫氣對肝臟炎癥的保護作用【哈佛】氫氣具有癥抗氧化作用,這是2007年和2008年發(fā)現(xiàn)的。腸道細菌能產(chǎn)生氫氣是很早就清楚的現(xiàn)象。那么腸道內(nèi)細菌產(chǎn)生的氫氣能否發(fā)揮癥和抗氧化的效應,這顯然有可能,只要氫氣產(chǎn)生的量足夠多,氫氣很容易被腸道粘膜吸收,但是腸道細菌不僅能產(chǎn)生氫氣,也能大量消化利用氫氣,因此腸道細菌產(chǎn)生的氫氣是否能足夠多被吸收進入血液,是腸道細菌產(chǎn)生氫氣是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因素。2009年哈佛大學學者利用肝炎動物模型,證明來自腸道細菌產(chǎn)生的氫氣能對抗這種肝炎。如果給與抗生素殺滅細菌,這些效應可以被消除。這以研究2009年發(fā)表在BBRC雜志上。這一研究回答了氫生物醫(yī)學領域的重要問題,屬于經(jīng)典文獻,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和體會。這里我們摘要介紹,將來有機會再進行全文介紹。
Hydrogen from intestinal bacteria is protective for ConcanavalinA-induced hepatitis眾所周知,一些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分子氫(氫氣)。盡管氫氣的抗氧化效果已被廣泛記錄,但本研究探討了從腸道定植細菌中釋放的氫氣是否能夠影響刀豆蛋白A(ConA)誘導的小鼠肝炎。全身性抗生素顯著降低了肝臟和腸道中的氫氣水平,同時抑制了腸道細菌。通過測定血清中的AST、ALT、TNF-α和IFN-γ水平,發(fā)現(xiàn)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抑制增加了ConA誘導的肝炎的嚴重程度,而用產(chǎn)氫氣的大腸桿菌重組腸道菌群,而非缺乏氫氣的突變型大腸桿菌,則下調(diào)了ConA誘導的肝臟炎癥。此外,體外實驗表明,ConA刺激的脾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TNF-α和IFN-γ在引入氫氣后顯著受到抑制。這些結果表明,來自腸道細菌的氫氣可以抑制ConA在肝臟中誘導的炎癥。引言水溶解的氫氣在腦缺血再灌注誘導的小鼠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已得到證明。繼此研究之后,其他幾份報告也證明了氫氣能夠抑制由氧化應激引起的器官(如肝臟、腸道和心臟)組織損傷,這些損傷是由缺血再灌注引發(fā)的。由于炎癥與氧化應激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已被廣泛認識,它們相互激活,因此一個有效的抗氧化劑也應該能抑制組織破壞性疾病中誘導的炎癥。然而,關于氫氣的方面的報道很少。重要的是,在過去使用動物模型的研究中,氫氣是以氣體形式或溶解在水中供應給動物的。然而,確實有一些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E. coli),因為它們擁有氫化酶[5],能夠產(chǎn)生氫氣。如果腸道細菌確實釋放氫氣,這種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氫氣應該會影響宿主對氧化和炎癥壓力的抵抗力。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研究探討由腸道細菌產(chǎn)生的氫氣對宿主抵癥刺激的影響。刀豆蛋白A(ConA)是一種血凝素,能使血液紅細胞凝集,并且是一種主要刺激T細胞的有絲分裂原。因此,它通過激活的淋巴細胞的浸潤引起急性炎癥,導致肝細胞大量壞死性組織損傷,伴有肝竇內(nèi)出血。因此,ConA誘導的肝炎已被用作實驗性小鼠模型,反映了人類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大多數(shù)病理特性。無胸腺裸鼠和SCID小鼠對ConA誘導的肝炎的抵抗力清楚地證明了T細胞在ConA誘導的肝損傷中的允許作用。盡管ConA引起的組織損傷限于肝臟,但解釋這種器官特異性的潛在機制仍然不清楚。盡管如此,ConA介導的T細胞激活也增加了血液中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干擾素γ(IFN-γ),這些細胞因子由激活的T細胞釋放,被認為在ConA誘導的肝臟炎癥發(fā)展中發(fā)揮關鍵作用。使用Concanavalin A誘導的急性肝炎小鼠模型,本研究檢查了(1)從腸道定植細菌中釋放的氫氣數(shù)量以及(2)從腸道細菌釋放的氫氣對肝臟中誘導的炎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