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用慢速推桿醫(yī)用護理床
6. 手腕部急性扭傷完全恢復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手腕部急性扭傷完全恢復一般需要 4~6 周,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和受傷的嚴重程度,年齡有密切關系。如小孩及年輕人恢復時間相對較短;老年人或者手腕部嚴重腫脹者,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
7. 開放性手腕傷沒到醫(yī)院時有哪些急救處理措施?白色的骨頭都露出了怎么辦?
開放性外傷一般需要到急診骨科及時就診。就診前常見的處理措施有:
(1)皮膚輕微破損的,給予干凈紗布或者毛巾包扎,再至醫(yī)院進一步處理。
(2)出現肌腱、神經、血管斷裂、骨頭露出皮膚的,需給予傷口處適當加壓包扎,目的是減少血管斷裂處的出血量,尤其是動脈的出血量;必要時可使用橡皮條或布條在上肢捆扎,捆扎時間一般少于 1 小時,一小時后松開 10 分鐘左右,防止手腕手掌部肌肉神經出現缺血壞死。
(3)對于手腕部骨折斷端外漏的,不需要將骨折塊塞回腕部,只建議外用干凈的紗布或者毛巾包扎,外用木條、木板臨時固定,及時至醫(yī)院即可。因為未經清洗的骨折端可能已經污染,攜帶有細菌,自行恢復骨頭的位置可能造成細菌感染。
空氣波壓力儀 名氣壓式循環(huán)促進儀 氣壓式血液循環(huán)儀詳細介紹
作用原理:
利用氣壓袋對從手足末端至軀干中心反復地壓迫和松弛,從而深度按摩肌肉組織,促進靜脈血液與的回流,改善周圍血液循環(huán),減緩患者四肢水腫情況,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性能特點:
促進四肢循環(huán)
減輕、緩解四肢水腫
預防深靜脈血栓
解除腫脹、緩解疼痛
麻痹不適的康復
8種氣壓模式,含氣壓梯度充氣系統(tǒng)、充氣壓力優(yōu)先和充氣速度優(yōu)先功能;
專業(yè)級合金多路連接器,插拔使用壽命超過100000次,比模具化塑膠連接器更可靠耐久;
緊貼氣囊設計的快速接頭,推拉即可插入或取出,方便快捷充氣或卸氣;
大屏液晶顯示,充氣、排氣、壓力保持時間可調,讓更具自主性和適應性;
上下肢6腔氣囊,單路或雙路輸出功能;
其它:鋁制機殼,美觀牢固,抗噪音和振動沖擊/超強抗壓氣囊設計/有提手便于攜帶/﹡病人手持緊急安全按鈕(﹡需要選配)
面向下肢癱瘓老人的康復床設計與舒適性研究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比例不斷增長,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也大幅增加,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中風現象普遍增多,導致下肢癱瘓老人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由于身體機能及身份地位的改變,使下肢癱瘓老人的心理、生理都發(fā)生的很大變化。因此,針對下肢癱瘓老人的輔助醫(yī)療設施急需完善。本文對大連市福利院進行實地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分析下肢癱瘓老人的群體特點。依據老年人的需求和相關國家標準完成康復床的總體設計方案。按模塊化設計要求,完成康復床的起背、曲腿、基礎訓練和升降功能模塊以及輔助器械設計,并利用PRO/E軟件完成三維建模和整體裝配。本文計算中國老年人主要人體尺寸,并與韓國、中國成年人數據詳細對比,確定準確、有效的人體數據。然后對康復床的人—機—環(huán)境分析,在CATIA虛擬環(huán)境下加載人機模型,完成工作空間合理性驗證。同時使用姿態(tài)分析模塊,分工況對虛擬人使用康復床的各個功能模塊進行舒適性研究,輸出姿態(tài)分析報告,驗證本產品可以保證95%分位的中國老人使用舒適。最后對三維人體模型使用該康復床的姿態(tài)進行優(yōu)化,提出建議使用角度,并對腰椎等主要部分進行生物力學單一動作分析,為產品后期臨床應用和優(yōu)化提供數據支持。
醫(yī)用慢速推桿醫(yī)用護理床